news

【食品安全】樱桃核竟是这般毒物 食源性毒素检测需加强

发布日期:2016-05-11 分类:媒体新闻

眼下正值樱桃大量上市的季节,樱桃使我们喜爱的一种水果,酸甜可口。可最近,却有市民因为误咬了樱桃核中了毒,为啥看起来娇滴滴,红艳艳的樱桃会秒变健康杀手呢?

134243813

  近日,在上海辰山植物园,一名杨姓游客因采食了5颗樱桃,出现了腹痛、头晕症状,晕倒在地,但是那片园区并未喷施农药。与此同时,苏州市民小刘吃了樱桃后,感觉腹痛不止,头晕脑涨甚至呼吸不过来,小刘妈妈反复检查了这买回来的樱桃,十分新鲜,那既然不是食物中毒,这樱桃是哪里出了问题呢?小刘说,当时可能是因为吃得比较着急,把樱桃核给咬碎了。

  专业人士表示,樱桃核里面其实含有一种叫氰甙的东西,进入到人体胃部和胃酸发生反应,释放氰基离子,此物质含有剧毒。轻度的氢氰酸中毒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意识错乱、焦虑心慌和呕吐。大量的氢氰酸会导致呼吸困难、高血压、心脏跳动过快以及肾衰竭。其它反应包括昏迷、抽搐,最严重的会导致呼吸系统衰竭致死。

  此前,外地还有过喝樱桃汁后半小时出现呕吐、腹泻等轻微中毒症状的案例。这是因为,比起吃樱桃会吐核,如今市面上一些大功率的榨汁机可以连坚硬的樱桃核一起打碎,致使氰化物溢出,因此制作这类果蔬汁时,最好将樱桃去核。

  除此之外,也有其他不少食物,类似杏仁、苹果籽中也有相同的氰甙。一颗核中氰甙含量极微小,对人体不会有损害。但如果连核榨汁喝,就有可能中毒,医生提醒,一些带核水果不要连核榨汁喝或咬破核吃果仁。

  而这些由自然界动植物食物中天然存在的有毒成分或其他有害物质引起的疾病统称为内因性食源性疾病。目前,在食源性致病菌和毒素的检测方法研究方面,我国正致力于研究快速、准确、定量检测食品中致病微生物和毒素的方法,用于控制这些有害的微生物和毒素,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食品安全和保障人体健康。这也成为食品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

食源性毒素检测需加强

130_131023141209_1

  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重视。首先是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科技投入,科技部将“食品安全”研究列入了总投资为亿元的个重大专项计划,对中国的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与示范,以确保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其次,全国已经颁布实施各类食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达多项,用食品标准规范生产和营销正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并形成了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食品安全监督检测体系”。虽然年我国的食品安全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

  食源性致病菌和毒素的检测方法研究在国际上已取得了重大进展,黄曲霉毒素检测试剂盒、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等细菌检测试剂盒、卫生检测试剂盒、转基因产品、亚硫酸盐等其他方面快速检测试剂盒都已问世。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发达国家已采用多残留检测方法,美国可检测多种农药、德国可检测种农药、加拿大可检测种农药,而中国尚缺乏测定上百种农药的多残留检测技术,缺乏痕量和超痕量检测技术和大型的仪器设备。 所以还需进一步加强食品检测技术的研发。